上传产品 1983年,尤太忠少将邀请河南省长吃饭,嘱托:家乡的事请多费心
发布日期:2024-08-23 09:44    点击次数:56

上传产品 1983年,尤太忠少将邀请河南省长吃饭,嘱托:家乡的事请多费心

“走啦走啦,一块儿去吃顿饭。”

1983 年,十二届二中全会顺利结束,大家纷纷告别准备走了,有个身着戎装的老将军快步走到一旁,热情地邀请河南省长何竹康一块吃饭,一路有说有笑,两人朝着北京的京西宾馆走去。

“家乡的所有事儿,就拜托您多操操心啦!”

话音一落,老将军就拿起手里的酒杯,很豪迈地一饮而尽。

这位老将军是尤太忠,他可是从枪林弹雨里闯出来的开国少将,在战场上那是出了名的猛将。

但今天,时任广州军区司令员的他,为啥要这么热情地请一位省长一起吃晚饭呢?

【13岁少年坎坷的革命道路】

尤太忠是河南光山人,1918 年生。

他从小家里就穷,年纪不大就给地主家放牛,想给家里减轻些负担。每次路过传出朗朗书声的学堂,尤太忠都要在那徘徊一阵听听,然后才不舍地走开。

虽说尤太忠特别想有知识,可他心里也清楚,学堂他去不了。为啥呢?家里好几口人就靠着还不到一亩的地过日子,哪来的钱供他上学堂呀?

没办法呀,尤太忠每天只能趁着放牛的空当,躲在学堂窗户外面,偷着听课,就这么听来的《三字经》,到他晚年的时候,还能顺溜地背出来。

这时候的尤太忠觉得自己只能跟父母似的,一辈子在山村里苦熬着,然而红军的出现却让他晓得,还有一条道能走,只是走起来会特别难。

分地、送粮,还帮村里百姓做事,红军一来,这贫困的小山村就有了生气,乡亲们原本总是苦闷的脸上,慢慢露出了实在的笑容,眼里满是对新生活的期盼。

这会儿,尤太忠把这一群年轻红军战士忙碌的样子,深深地记在了心里。

尤太忠才 12 岁,年龄太小,所以先参加了当地的儿童团,接受驻守红军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,听红军讲外面的革命故事。

1931 年有一天,尤太忠和平常一样出去放牛。结果路过学堂的时候,他再次被里头讲课的声音给迷住了,就躲在课堂外面贴着耳朵听课,连自己的牛跑远了都没察觉,等他反应过来,已经来不及了。

“不是打算参军嘛,那干脆借着这个契机,直接去得了!”

不想空着手回家被地主给白白打死,特别有主意的尤太忠径直朝光山县游击队奔去。

“我想去当兵!”

在寒冷的黑夜里,穿得很单薄的尤太忠对着走来的红军表明自己的决定,可一直都没获得肯定的回应。

“孩子,这儿现在不能要你,过几年再说吧。”

红军战士笑着又一次拒绝尤太忠,让他回家。

因为年纪还小,尤太忠起初只能在炊事班帮忙,还没能去到残酷的一线战场。

1932 年 8 月,他跟着部队被编入了红四方面军。过了一年,他加入了共青团,16 岁的时候入了党,慢慢变成了一名出色的革命军人。

1935 年,红军为打破围剿,展开了二万五千里的艰辛长征,17 岁的尤太忠也加入其中,差点就把命丢在途中。

路上,尤太忠脚步沉重,艰难地往前挪动,又饿又冷的,他的身体早就撑不住了。这一路,他和战友就靠吃树皮、草根、皮带填肚子,还得应对随时可能来的暴雨霜雪,好多人都没挺过去。

这一天,尤太忠身边又有一个战友倒下啦,不管大家怎么呼喊,都没法再让他起身,曾经百人的小队如今就只剩一半人喽,他都不晓得自己还能挺多久,原本高大的少年,如今瘦得只剩皮包骨啦。

“不行啦!”尤太忠眼前一阵发晕,就病倒在茫茫的草原上。早已饿到没力气的战友们,即便轮流着来,也抬不动他。瞧着尤太忠病情愈发严重,战友们只好找个地方把他放下。

“这是咋的啦?”

红 31 军政委詹才芳拽紧缰绳,急忙从马背上下来,向抬着尤太忠离开的几个士兵打听情况。

他病得特别厉害,恐怕撑不住了。

几个同样瘦巴巴的红军战士费劲地抬着担架,他们并不想丢下战友,然而当下真是没辙了,都不清楚啥时候就轮到自身了。

等等,先让他牵着马尾再撑一会儿,这小子年轻,个又高,是块扛枪的好料。

詹才芳琢磨了一会儿,还是跟尤太忠说再撑一撑,盼着这个年轻的小战士最终能熬过去。

迷迷糊糊的时候,尤太忠靠着拉住的马尾一步步往前走,就这么慢慢熬了过来,走出了辽阔无边的草原。要不是有这条马尾,这位日后战功卓著的虎将,没准就栽在这儿了。

“我的这条命呀,是靠马尾巴给拽出来的!”

尤太忠特别感激詹才芳将军的救命之情,还老是说起自己的幸运,要知道他的好多战友,在那极其艰苦的长征路上,根本没碰到这样的救命机会,永远地留在那片草原里了。

【沙场虎将立下赫赫战功】

不想当将军的士兵,算不上好士兵。

虽说尤太忠不认识字,可他一直盼着有朝一日能带领军队打仗。于是,他把自己在战场上奋勇向前的劲头拿了出来,抓住所有时间,不停地认字学习,吃饭时、走路时,就连睡觉的时候都在学。而且他那超强的记忆力,还曾让大家特别吃惊。

有一次去纵队领任务,尤太忠凭借超强的记忆力,在地图上把全旅 3 个团的出发时间、所经地点,重要的山脉河流途径之处,还有战场四个方位的安排等等,全都给讲明白了,而且这所有的,压根就没用笔。

我这是没办法呀,没啥文化就只能靠脑子去记,要是把指示传达错了,那会出人命的!

面对战友的震惊和请教,尤太忠特别无奈,要是能写,他哪还用这么费劲去死记啊。

为了把自己的短板给补上,就算已经当上团长了,尤太忠也从未停止过学习。他不断地阅读和学习,还结合自身的实战经验,慢慢变成了一名可以独立指挥作战的指导员,在解放战争里出尽了风头。

1947 年 8 月,刘邓大军分成三路,长途奔袭大别山。中路大军渡过沙河以后,又分成两路朝着汝河进发。有所察觉的国民党军队赶忙调动众多兵力,跑到汝河周边,企图把中路大军围住,阻拦其前进的脚步。

汝河的水又急,河堤还特别陡,水深有 3 米多,河宽大约 60 米,根本没法直接蹚水过河。所以就先让第六纵队赶紧去河北岸,搭浮桥来帮忙渡河,这时候 18 旅也已经把河岸的两个高地,大雷岗和小雷岗给攻占了。

虽说晚了点,可听到消息赶来的国民党 85 师很快就把大、小雷岗给围住了,后边的 15 师也正飞速赶来,国民党罗广文那 3 个整编师的兵力,距离汝河也就 60 公里,整个红军中路大部队一下子就被敌人前后夹击了。

这时候,16 旅旅长尤太忠,接到了一项艰巨的任务:阻挡追兵,掩护渡河。

手里就 7 个营的兵力,却得跟国民党的一个王牌军对阵,这仗难打得很。尤太忠接到指示后,马上就和政委张国传安排兵力部署,心里只琢磨着咋能保证完成任务。

“得把小雷岗的守卫加强喽!”敌我双方力量差别太大,尤太忠得先判断敌军的行动方向,集中兵力去驻守。

小雷岗离浮桥最近,要是敌军来了,肯定最先攻打这儿。为了能顺利完成任务,尤太忠亲自带着部队守着小雷岗。

大清早,天还没亮呢,敌军就冲着小雷岗猛劲轰炸,弄得到处是尘土,上传产品阵地上满是硝烟,冲天的火光把整个天空都照亮了,好多战士倒下了,尤太忠在喊杀声里沉着地观察战场,一个接一个准确地下达命令。

16 旅的官兵们在拼杀的时候,一个接一个地倒下,连长、排长、班长纷纷主动接着指挥,拼命把敌军一次次击退,等到战火慢慢平息,整个小雷岗阵地也就剩下两三个人了。

“三营请求支援。”尤太忠得知这一消息后,愣是没同意增援,反而下达指令,让各部守住防线,利用现有力量做好战斗准备,因为他得准备兵力展开突袭反击。

瞧着小雷岗的外围阵地都被敌军占了,尤太忠马上就下令进攻,得趁着敌人还没把阵地稳住,把他们彻底打跑。

很快,没防备的敌军一下子被打得手足无措,刚占的阵地马上就丢了,慌乱的敌军转而奔向大雷岗,尤太忠又照之前那样,等敌军靠近前沿阵地时,就下令集中开火,干掉了好多敌人。

整整一天一夜,咱们旅的战士有两千多人伤亡,只能拿毯子一卷,就这么给埋了。

尤太忠每次想起那场艰难的战斗,都特别伤心,老是盯着战友们过去的合影发呆。

像这样的血战,尤太忠经历过好多回。他原本就是个不识字的放牛娃,因为不想忍受压迫所以参加了革命,一路奋勇拼杀,最终变成了一位沙场猛将。他所有的知识和技能,都是红军传授的,也是在残酷的战场里掌握熟练的。

这位一生在沙场奋战的红军战士,凭借在战场上立下的众多战功,于 1955 年被授予少将军衔,当时他仅有 37 岁。

新中国成立后,正当盛年的尤太忠不断得到器重,还去了朝鲜战场领军打仗,先后当上了成都军区司令和广州军区司令,调到中央军委纪委当第二书记。1988 年,又被授予上将军衔,他可是备受称赞的厉害虎将。

在尤太忠的革命历程里,向来都以无畏刚强出名,从来没显出过软弱,可谁能料到,这位铁血将领,竟然在家乡那块地方,眼眶泛红了。

【戎马一生始终情系故里】

“脚下有千万亩的良田,可就只喜爱家乡那一寸土。”

咱中国人呐,对故乡的那份思念,那是深深嵌在骨子里的。就算在外边事业做得再出色,心里也老是惦记着,啥时候能回故乡瞅瞅,瞧瞧那片养育自己的土地。

尤太忠年轻的时候就离开家乡了,在外边到处打仗,过了十几年,都没机会回去,他心里对家乡的惦念,随着时间过去是越来越深。

1952 年,志愿军 43 师的师长尤太忠,顶着寒风,急匆匆地朝着阔别二十多年的老家赶去。他这趟回国是要汇报工作、休假的,也打算趁这个机会,回趟家乡。

不过为了给家乡的学子传递革命的火种,尤太忠在家就待了半天,就奔去 3 公里外的砖桥小学给全校师生作报告。校长邬文斌领着全体师生,仔细听着尤太忠讲国内外的情况,讲革命先辈流血奋战的那些日子,心里感动极了。

国家要发展,教育少不了,老师们的责任,那可重着呢!

在晚餐的时候,尤太忠不停地向一起聚餐的老师们表示尊敬,把自己满怀的期望传达给他们。

过了 7 年,尤太忠知道家里母亲病得厉害,赶忙回了家乡。

在走进村子的途中,尤太忠瞅见的是乡邻挨饿,家里基本没炊烟,大多都拿糠当饭吃的惨状,他的老母亲躺在炕上,根本起不来身,家里人也都饿得脸色蜡黄、瘦骨嶙峋,尤太忠一下子悲上心来,眼眶泛红,心里责怪自己这么多年没照顾好家里,更不该听母亲的话,把她留在老家。

这一回回乡,尤太忠深深认识到家乡的落后,乡邻们生活穷苦,他明白家乡发展是刻不容缓了。

尤太忠在担任成都军区司令的时候,陪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真去贵州考察工作。在座谈会上,彭真问尤太忠老家是哪儿,他就趁机讲了家乡申报苏区县这回事。

“光山县是老革命区,几十万青年投身革命,好几万人牺牲了,可到现在这儿都没成为苏区县,咱们这些还活着的,心里特别愧疚!”

苏区县这个项目,是对解放战争之前革命老区的一种认定。这对光山县的发展意义特殊。所以,尤太忠利用各种机会,给光山县申报苏区县项目帮忙宣传,最后让审批很快就通过了。

1983 年,尤太忠任广州军区司令员,眼瞅着沿海新城市发展得飞快,变化特别大,他觉得家乡得多多出来学学经验,于是热情邀请家乡领导过来考察学习,还专门回了家乡,参观新建成的工厂,向为家乡发展辛苦干活的工人们表达感谢。

一家工厂的出现,让众多没地可耕的家乡人有了活干,也使一部分贫困家庭慢慢有了生活依靠。然而,像这种能推动光山县生产,改善父老乡亲生活的工厂,数量还是不多。

“家乡想要发展起来,家乡的老百姓想要富起来,还是得靠建厂,这就得指望你们啦。”

因为光山县办烟厂这事,尤太忠去找了当时的河南省省长何竹康,不停地跟他说自己特别关心家乡办厂和发展的情况,并且把这事儿反映到了中央领导那儿

好事往往没那么顺利,多亏了尤太忠的大力推动,光山县烟厂项目在一年后总算建成了,这让好多光山县的群众能有个挣钱养家的活计,也给光山县日后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。

要是讲推动光山县建厂,是实实在在解决当地发展的难题,那让京九铁路项目在信阳拐个弯,那可是能造福光山县好几代人的大事。

要想富起来,那就得先把路修好。

在交通不方便的地方,不管怎么发展,都很难真正发展起来,还会把想要投资的人给吓跑。

1992 年,74 岁的尤太忠,找了同样是光山县籍的万海峰将军,还有另外 6 位信阳籍的老将军,一起向中央递书,请求京九铁路动工的时候,能多关照河南,多关照信阳革命老区,还向修铁路的总负责人写信表达看法。

最终啊,靠着几位老将军的使劲儿,中央也把革命老区的实际状况充分琢磨了,最后在河南信阳那块儿拐了个大弯,多增加了淮滨、演川、光山、新县等好几个站点,给光山的发展,铺好了不错的交通底子。

或许,好多人觉得这太过兴师动众啦,可在尤太忠看来,曾经是大别山革命根据地的那个老区,如今得带着众多家乡革命烈士的期望,大步往前冲,快速发展好,这样才不辜负他们当初洒下的热血。

1998 年 7 月 24 日,尤太忠老将军于广州离开了人世,享年八十岁。

生命会终结,但精神能长存。

这位老红军一辈子都在革命的道路上奔波,作战时功劳赫赫,下了战场也一直没忘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,一辈子都在实现自己的革命理想。如今他虽然离世了,但是他的英灵和精神,会永远被后世铭记,让后人学习和敬仰。

[1]陈赋斌所著的《虎将根植于战争实践——从八路军一线指挥员尤太忠管窥抗日战争》,发表于《军事历史》2015 年第 04 期,页码是 38 - 42 。

[2]吴东峰所著的《战将风骨尤太忠》[J].出自《同舟共进》,2012 年第 12 期,第 39 - 46 页。

[3]刘小伟.《铁血虎将尤太忠》[J].《党史博采(纪实)》,2009 年第 11 期:18 - 20.

[4]徐德瑞.《尤太忠心系桑梓》[J].《中国老区建设》,2005(11):48.

[5]光山县人民政府网:县史志研究室《百年戎马,故乡骄傲》 2019 年 9 月 4 日